《从零开始做运营》摘录

2023/11/29

互联网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不需要运营的产品,也没有可以无视产品的运营。

国内互联网行业将产品与运营区分开,其实历史也并不长。在 21 世纪初,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策划。2010 年前后,策划人员中出现了对产品需求把握准确,能够与开发人员紧密沟通,共同实现产品上线与迭代更新工作的产品人员,也出现了对用户需求了解深入,能够充满创意地实现运营目标的运营人员。从此,这两个职位就占据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最重要的两个模块。如果将网站(产品)看作一个孩子,那么产品与运营的职责划分用最简单的表述就是:产品负责生孩子,运营负责养孩子。

这个时候,我通常问的最多的是:“你为什么想做互联网产品?”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一个互联网产品不管上线与否,都需要运营。运营与产品是相生相融的关系,没有一款产品是可以只靠产品设计本身取胜的。

作为一个运营人员,你需要掌握每天流量、数据的变化,洞悉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运营数据的因素,掌握所有可以提升运营数据的手段。难吗?难。

我们始终应该明白如下两个准则:第一,永远不要奢望可以对一无是处的产品进行运营,更别幻想通过运营让这样的产品起死回生甚至走向成功。第二,永远不要以为产品的设计完美到无需运营,即便是能够实现自运营的产品,也依然需要持续的运营引导才能达到自运营的状态。产品与运营其实就是一对二位一体的孪生兄弟,不可分割,也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离开了彼此,这两个岗位几乎都毫无价值。

大多数人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可以达到骨干、主管的级别,其中的一部分人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可以达到经理的级别,这其中的另一部分人可以继续通过三五年的努力达到高级经理甚至总监的级别,尽管再往上达到总监以上级别的人凤毛麟角,但是,至少这是一个值得努力的发展方向。

如果有人要我给运营下一个定义,那么我认为:一切能够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运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运营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让产品活得更好、更久。

从整个运营工作的实际经验出发,我认为,运营的核心任务归结起来无非两点:流量建设,用户运营。

所有网站(产品)都需要引入新用户、留存老用户、保持用户活跃、促进用户付费、挽回流失或者沉默的用户。这是由网站(产品)的生命周期所决定的,当一个产品无法有效地获取新用户、维系老用户,无法影响用户的流失行为时,产品就会走向下坡路。所以,用户运营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掌握用户结构。

让我们回过头来梳理一下,用户运营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用户运营的核心是开源(拉动新用户)、节流(防止用户流失与流失用户挽回)、维持(已有用户的留存)、刺激(促进用户活跃甚至向付费用户转化)。

我们在做运营计划之前,首先要了解产品的状态是否到了需要运营发力的阶段,同时还要了解用户的状态,判断用户能够接受怎样的运营手段。运营是一个吃力但未必讨好的活儿,运营的结果好不好,并不仅仅取决于运营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运营团队的能力,还有一些无法回避的关键要素,比如产品的特色、用户的习惯。

当你决定要以运营人员的身份进入互联网行业,请先端正心态,明确几个前提:

  • 运营不是万能的。
  • 没有运营是万万不能的。
  • 运营和产品是无法割裂的。
  • 运营和很多其他岗位都是亲密无间的好伙伴。
  • 最高级的运营是自运营。

进入职场之后,任何职位(除非对口专业)对专业契合度的要求都没有那么高。 很多时候,会拖我们后腿的,不是所谓的专业是否对口,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否对路。

内容运营可能是本书最先开始讨论的内容。内容运营涉及的事情很多,并且非常细节化,它至少包含了以下内容:

  • 内容的采集与创造。
  • 内容的呈现与管理。
  • 内容的扩散与传导。
  • 内容的效果与评估。

“供应链”的意思是: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linkage)组成的网络结构。

在内容运营的初期,我们对运营工作的排序应当是:

  • 内容消费者定位(网站定位+受众定位+运营目标)。
  • 内容来源确认(采集或者寻找内容生产者)。
  • 内容标准的确立(有哪些内容、如何展现内容、评判内容质量的标准)。

内容运营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内容制造与发送了,内容运营的标准,早已被大大提高了。“内容供应链”这一说法的确值得思考,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将你的内容视为你的商品,从初始阶段就定义这个商品的销售对象、选品和展示方式,进而确保上线后的后台内容流转与前台展示效果。

一个社区网站,首先要确定第一阶段的内容如何留存初始用户,并从中挖掘种子用户,然后通过一些运营方式,确保种子用户的活跃和协助进行内容传播。一个交易型网站,首先要确定第一阶段的内容的核心,比如商品描述支持哪些类型的表达,网站提供什么样的工具让希望产生交易的商户提供内容等等。

完成了内容供应链的构建和初始化内容的填充,大多数网站和产品就会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内容运营的展开,重要的是当用户进入之后,如何引导用户看到内容,怎样让用户对内容满意,如何促进用户建立 UGC,如何筛选用户内容,如何阻挡垃圾信息,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所以当一个网站(产品)进入正式运营阶段,就需要建立一些标准,具体包括:

  • 内容质量的甄别。
  • 好内容的露出与呈现方式。
  • 持续的推送与推荐机制的建立。
  • 实现“自运营”的路径与机制选择。

在我们准备做运营活动之前,首先要解决两件事情:如何进行活动策划;如何写活动策划。但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必须贯彻活动运营的始终,那就是:目的明确、目标清晰。

如何写活动策划一个标准的活动策划可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活动主题:活动文案的一部分,让用户看得懂,明白活动是什么主题,是否对他有吸引力。

  2. 活动对象:明确活动针对的群体,让用户看得懂,让自己抓得住,让领导认可。

  3. 活动时间:活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奖励的发放时间、领取时间。

  4. 活动描述:活动文案的一部分,让用户看过之后明白要不要参与,怎么参与。

  5. 规则详情:活动文案的一部分,让用户看得懂,让开发人员看得懂,一部分内容是在前端展示给用户看的,另一部分内容是让开发人员知道活动如何实现。

  6. 投放渠道:让市场人员或者你自己看得懂,要有投放时间、投放渠道的选择、预算。

  7. 风险控制:让开发人员看得懂你的风险环节是什么,有无对应的措施来解决。

  8. 监测指标:涵盖大多数相关指标,包括投放渠道的监控、用户参与情况的监控、奖励发放的监控等。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你在查看数据的时候找到问题,并且启发你去解决这些问题。

  9. 成本预估:一个活动需要多少钱,单人成本是多少。成本预估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是必须要树立这个意识。有一些活动是不花钱的,但是如果要花钱,你要明白一个活动的容量有多大,对指标的帮助是什么,为了这些利益,你需要多少成本支持。

  10. 效果评估:有成本就有收益,你的活动目的对网站(产品)的哪些指标是有帮助的,以及如何体现,你需要考虑,并让领导认可。

  11. FAQ(常见问题解答):可以另外准备一个文档,提供给客服或者相关人员,帮助解决用户在参与活动中遇到的问题。FAQ 要详细、标准。如果活动规模大,仅有 FAQ 还不够,你需要提前准备客服的培训文件,并积极与客服人员沟通。

活动策划完成后的第一件事(请忽略活动审批的内部流程),就是确认资源。产品和运营人员最常见的困境就是:没有资源。

用户运营是每个网站(产品)的核心工作,不管是内容运营还是活动运营,最后指标都会落实到最终的运营收益上,收益可能是用户数也可能是交易额或者利润。通常我们讨论一个网站(产品)的用户规模、付费状况、运营的数据健康程度等,其中很多方面都落脚在用户运营。

有一个规律在用户运营中被无数次验证,即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比维护一个老用户的成本要高得多。

用户挽回的步骤:用户挽回的第一步,是让用户知道你要挽回他,其中包含两层含义:通过哪个渠道告诉他、如何告诉他,你要挽回他(这个我们放在第二点里一起说);用户流失了,意味着你不可能通过系统内的渠道和他取得联系,那么就要依赖系统外的渠道。

当然,对用户运营来说,有一个目标是很清晰的,这也是几乎所有的运营人员终其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产品自运营。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做一个简单的提醒:用户运营人员可能会和用户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但是,切记尊重用户,但不盲从用户;切忌和用户走得太近,也切忌没有交集。

有人曾在知乎上提过这样的问题:“知乎为什么不采纳用户意见并立刻改进?”当时我在这个问题下面回复了很多,其中很重要的观点是:“一个产品,最难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最难的不是改变,最难的是坚持。”

如果网站(产品)运营人员对用户不够尊重,产品有变化不告知、不引导用户,用户当然会觉得不愉快,互联网的发展很快,产品的可替代性很强,用户很容易找到其他新产品。

反过来,如果用户提出了建议,运营人员不思考如何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准备全盘接受。这显然也是不对的。

在所有与用户运营相关的问题中,“如何获得产品最初的 XXX 个用户”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一直萦绕在产品经理、运营人员,甚至创始人脑中。而现实是,太多的产品还没有积累到足够多的用户就失败了,这里面有产品的问题,也有运营的问题。

情感维系。与高活跃度、高质量的用户积极进行私信互动,赠送小礼品,邀请他们参加线下活动、公司参观。任何关联都比情感关联弱,情感关联让早期用户更加愿意贡献内容,以及自发分享邀请自己的朋友进入。2012年年底,知乎就已经通过邀请制的方式,获得了 40 万用户,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

其中三个数据类型是所有运营人员都需要了解的:渠道数据、成本数据、收益数据。

如何获取与分析数据获取数据的渠道有很多,基本可以分为自己获取和使用外部工具获取两种方式。关于自己获取的途径,App 可以选择“埋点”、log等方式,而 Web 可以通过 log、日志与按钮埋点等方式。很多第三方会提供外部工具服务,比如最常用的 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百度统计等。获取数据的方式其实各种各样,关键在于,运营人员要了解什么样的数据是重要的,这些数据的前后关联是怎样的。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同时还需要注意,有一些数据是在产品上线初期就需要具备的,而另一些数据则可以根据后续运营需求适时加入。

数据分析的方法、误区与数据说谎的手法很多人说“数据会说话”,也有人说“数据会说谎”。其实,数据究竟会不会说话,说什么话,是真话还是假话,取决于数据的选择和分析的方式。

有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运营应该何时切入产品,产品何时需要运营?让我们回到运营工作的定义:一切能够帮助产品进行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所以运营切入产品最好的节点是:产品设计之前。可能你会有疑问:产品设计之前,意味着还没有产品,运营此时能做什么?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前进是四个轮子协同运转的结果,这四个轮子是:产品、运营、技术、市场。当然,这四个轮子的启动可能有先后关系,但最佳状态一定是同时启动,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段,由不同的轮子作为主动轮,其他的轮子作为从动轮,互相推动,实现企业的前进。那么,运营人员在产品设计之前做什么呢?答案是:根据产品设计的发展目标(含目标用户、目标市场、阶段规划),进行早期的运营工具设计、运营目标分解、运营切入点选择、运营路线图制作、运营策略规划。

时间往往与资源挂钩,运营方案无法实现,不是因为技术不够好,而是因为可以调配的资源太少。我相信很多运营者与产品经理都曾被这样的问题困扰,明明是自己先找到的用户需求,先想到的运营方案,可是竞争对手却赶在自己前面做好了一切。很多人会因此慢慢失去动力,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产品经理还是运营人员,他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没有目标。如果大家一起加入某个项目,却不知道做这个项目的目标在哪里,那就很容易出现互相制约的状况。当然,如何让目标具象化、可执行并且拆解合理,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什么是用户习惯“用户习惯”这个词,更多地出现在产品经理进行用户研究、交互设计的过程中。所谓的用户习惯,更多的是心理学层面上的研究,主要讨论在产品的交互设计中,怎样能够让用户不假思索的使用产品。运营层面的“用户习惯”,是帮助用户适应运营节奏并形成习惯、对运营活动形成期望。

之前曾和几位朋友聊到一个话题:如何教育用户?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

  • 什么是教育用户?
  • 用户真的需要被教育吗?
  • 什么时候需要教育用户?
  • 应该怎样教育用户?

Web 的流量越多越好,而 App 的流量越稳定越好。哪怕你只有 100 个用户,服务做得好,依然有机会拥有 10 亿用户;反过来,哪怕你有 10 亿用户,但是用户不稳定,今天来明天走,可能最后连 100 个用户都留不下。

什么是社会化媒体矩阵简单来说,社会化媒体矩阵是指在多个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建立自己的阵地,从而建立起立体化的触点,能够随时随地触达目标用户,而这些社会化媒体平台的组合,就是社会化媒体矩阵。社会化媒体矩阵有很多呈现方式。

更新时间: 2023/11/29 15:42:16